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華夏子孫世代相沿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潮汕端午有各種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習(xí)俗。 潮人《端午》有名詩云:“家家插艾望消災(zāi),欲食粽球興滿懷。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 詩文活靈活現(xiàn)地道出了潮汕人過端午節(jié)的生動逼真情景。
憑吊屈原
自古盡管對端午的得名和始源歷來眾說不一,但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愛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憂國傷時(shí),悲憤投汨羅江殉難的日子。 屈原說的最早記載是:蕭梁時(shí)吳均《續(xù)齊諧記》中說:“世人作粽,并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fēng)也”。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在五月初五殉難后,楚國百姓便往江里扔粽子,使屈原之尸免遭魚蝦之侵吞,此說相沿至今。 故世人都把端午看作是紀(jì)念屈原的日子。
龍舟競渡
潮汕就有《保賀兒婿搶頭標(biāo)》的民歌生動地反映潮汕民間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民俗風(fēng)情。 潮汕水鄉(xiāng),江河交錯,池塘遍布。 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劃槳如翼,競奪錦標(biāo),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潮詩《端午賽龍舟》云:“端午云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 心隨鼓點(diǎn)聲聲急,忘卻屈原當(dāng)日愁。 ”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shí)情景。
潮汕的龍舟分為兩種:有“真龍”和“假龍”。 “真龍”,有龍頭、龍頸、龍身、龍尾,龍船全長20多米,寬1.5米;設(shè)15對槳有30人,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凹冽垺保ǚQ為輯船,船全長10米,設(shè)5對槳,有10人,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有的也可不設(shè)敲鑼)
吃端午粽
明代李時(shí)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潮汕人俗稱“粽”為“粽球”。 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遺風(fēng)之一。 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可見粽球已成為潮汕名小吃的歷史悠長。 尤其是汕頭老媽宮“雙烹粽球”最為著名,最惹海外游子鄉(xiāng)思,常念不忘。有的“老番客”剛回歸故里,在汕頭就專點(diǎn)“老媽宮粽球”,以先嘗為快。品嘗時(shí)先將包裹著的竹葉撕剝掉,呈現(xiàn)著熱氣騰騰,油香噴噴的糯米飯潔白晶瑩,餡在里面的綠豆沙、瓜丁花生、香腸、蝦米、香菇、豬肉、腐乳汁、胡椒粉等可口的餡料五彩紛呈,自然而然地令人饞涎欲滴,細(xì)細(xì)品嘗,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
懸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門楣、門環(huán)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舊俗傳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shí),古代潮人先賢是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qū)瘟辟邪。
澄海舊縣志就載有:“端午門上插艾,用艾葉和榴花(頁)簪在頭發(fā)上,可辟邪。 ”
潮汕有哪些民俗
潮汕人喜歡泡茶,功夫茶 這是平常經(jīng)常會做的是 家里來客人就一定要泡茶。 ? 潮汕人信佛 初一十五都會在當(dāng)?shù)氐摹纠蠣敗堪?,這里的【老爺】可以理解為土地公之類的。 潮汕民俗才多了,曾被稱為第58個(gè)名族, 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性格古怪 ?有人說潮汕人是東方猶太人,人口很多 全世界都有潮汕人,喜歡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