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有名小吃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jù)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fā)酵的面粉包上鮮肉和
特色上海美食圖片(15張)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后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發(fā)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級棒的,而且,現(xiàn)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于這樣的,夠傳統(tǒng)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嘗美味,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后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xiàn)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面粉搟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jù)不同節(jié)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裥十四只以上,一兩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于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并不是鮮肉、開洋、榨菜制成的餡心,而是純?nèi)獾?。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diào)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上海小吃—百葉
油豆腐線粉湯
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jié)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nèi)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wǎng)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美味秘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開洋蔥油拌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面條一起拌著吃。 美味秘笈:面韌勁十足,開洋鮮美,蔥油噴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br> 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sh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shù)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后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里面是豆沙餡,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于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美味秘笈:外形呈咖啡色,吃表面撒著飴糖,吃口分外香甜。
蟹殼黃
發(fā)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上海小吃—蟹殼黃
美味秘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干粉,后又試制了各類干粉,結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后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 擂沙圓品種的品種有許多:鮮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紅,豆香濃郁,軟糯爽口,攜帶方便。 做法小貼士:喬家柵點心鋪經(jīng)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曬干后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后,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團煮熟,瀝干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團,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歡迎。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jīng)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靶〕V荨迸殴悄旮膺x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后,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zhì)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頭反復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塊已經(jīng)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
上海都有哪些名小吃?
2021年10月06日 12:23:5590
上一篇: 上海有哪些特色美食?
-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