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久久怡红院国产精品,欧美色综合图区

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風土人情

戶縣重要旅游景觀歷史背景(戶縣人文歷史)

2022年12月22日 10:55:593網(wǎng)絡

1. 戶縣人文歷史

1:延安寶塔,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城東南,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性建筑。寶塔所在的山上已建成寶塔山公園。

延安寶塔,及所在山已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物與革命舊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qū)。

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于延安城東地,延河之濱,在山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qū)。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寶塔山高1135.5米,山上寶塔,始建于唐,現(xiàn)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

寶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標志和象征。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這座古塔成為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建國后,國務院將延安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二元券正面圖案為“延安寶塔山”。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頒授的獨立自由勛章,核心圖案就是寶塔山。寶塔和寶塔山、延河、延河大橋整體象征著“延安精神”標志。

2:小雁塔,位于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nèi),又稱“薦福寺塔”,建于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nèi)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xiàn)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shù)遺產(chǎn),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3: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標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4:響鈴塔,原名鴻門寺響鈴塔。位于陜西省橫山縣塔灣鎮(zhèn)西南一公里處的紅石巖上。據(jù)《橫山縣志》記載:“響鈴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間(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歷史。響鈴塔在遠處望去像巨人一樣高高聳立,塔的整體色彩呈紅褐色,與地面幾乎要糅合為一體(被譽稱為陜北的“鐵塔”)。塔共計十一層(傳說是十二層),殘高27米,底周長24米,塔磚規(guī)格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塔體外觀呈八邊形,密檐閣式磚石塔,內(nèi)部空心由木棒支撐,一到三層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層由紅褐色的磚壘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較為完整,棱角分明,依然保持并展示著夕日的光彩。塔內(nèi)有精美禮佛圖壁畫。目前陜西現(xiàn)存唯一一個元代建造的古塔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安康報恩寺塔 位于安康市紫陽縣房鎮(zhèn)賈家坪村。塔為六邊七層樓閣式磚塔,高19.5米,底邊長2.3米。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年至1861年)。每層每面有一劵龕,每一層以平磚六層疊澀出檐,仿木瓦壟、檐角、椽頭等,塔風格別致,與眾不同,具有重要的藝術(shù)性和民族文化性??h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法門寺塔,位于陜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zhèn),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jié)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于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下有地宮,除藏有佛骨之外,還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緞衣飾等供品。

公元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被震塌,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賜銀數(shù)萬兩建塔,歷時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為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60余米。

第一層塔身八面,南面塔門,上有“真身寶塔”四字的石匾。

其余四面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樣,以記方位。

塔身的第一層檐下,用磚刻制出垂爪柱、帳幔和斗拱、椽子等構(gòu)件。

從第二到第八層,檐下均刻出額枋、斗拱,以疊澀出檐。

八層以上各層僅作疊澀出檐,而無斗拱和其它構(gòu)件,可能是后代重修過的。

第十三層己殘毀,做成了八角形圓蓋。塔剎為銅覆缽、寶珠。

塔的第二層至第十二層共有佛像龕88個,每龕置銅佛或菩薩造像1~3尊,共計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

塔上的造像莊重肅穆,鑄造技術(shù)精湛。這些像組成一座佛教藝術(shù)的珍貴寶庫。

1654年關中又發(fā)生大地震,法門寺塔開始傾斜,雖然多次整修無效。

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門寺塔。

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發(fā)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宮,地宮由漫道、平臺、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組成,形狀略呈“甲”字形,總長21米,地宮中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有造型精美,制作工整的金銀器皿121件(組)及法器、佛像、寶函、生活用具、絲綢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譽為稀世之寶,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7:渭南精進寺塔 因建于精進寺而得名。位于渭南市澄城縣東大街文化館內(nèi)。建于南唐時期,北宋慶歷七年修復,為方形九層樓閣式磚塔,高30.26米,塔內(nèi)中空,塔基周長28米,仿木結(jié)構(gòu),保存完好。

8:銅川塔, 又名“重興寺塔”或 “宋塔”。位于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qū)政府(文化館,重興寺遺址)所在地。該塔依山而建,建于北宋年間,為多層密檐式建筑,青磚仿木結(jié)構(gòu)。塔身雕刻富麗,塔頂有鐵剎,由仰覆蓮座、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宋代建筑樣式,磚結(jié)構(gòu)平面六角形七層,高約十五米,每邊寬三米多,仿木結(jié)構(gòu)密檐式,雕飾富麗,造型精美。塔內(nèi)有梯,可登頂。據(jù)《陜西通志》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2013年3月5日,由國務院更名為重興寺塔,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商洛東龍山塔,東龍山大塔,又稱“南塔”。位于商洛市商州區(qū)城關鎮(zhèn)東龍山村。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塔為九層八邊密檐樓閣式空心磚塔。建于明萬歷十九年。高31.5米,底邊長4.2米。塔身有劵門,歷代多次修繕,至今聳立。

10:凈明寺塔,在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東關凈明寺內(nèi),是一座十一級,高五丈余,方形、實心的磚塔,亦稱“漢中東塔”。

它是漢中市名勝古跡之一,也是漢臺區(qū)最早的古建筑。據(jù)《漢中府志》記載:“凈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時塔已存在,相傳三國時西涼龐德曾在塔下養(yǎng)病”。1953年修復時,在塔頂發(fā)現(xiàn)壓角鐵獅子一對,上攜“慶元四年(南宋寧宗四年,公元1198年),洋州(洋縣)城西街李子照謹舍”。這說明南宋時已有塔存在,建塔年代,尚需進一步考證。

漢中東塔的結(jié)構(gòu)形式,基本和唐代磚塔的造形相仿,唐塔多為方形,造型厚重樸質(zhì);宋塔多六角形,體態(tài)玲瓏秀麗。著名的西安雁塔,開封鐵塔,杭州六和塔,在建筑藝術(shù)上都具備了時代的特點和不同的風格,表現(xiàn)了我們勞動祖先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能力。

2. 戶縣人文歷史遺跡

終南鎮(zhèn)、引鎮(zhèn)、灞橋鎮(zhèn)、秦渡鎮(zhèn)

在西安有四大古鎮(zhèn),多少人還知道這四大古鎮(zhèn),古時號稱“萬人集”,分別是周至縣“終南鎮(zhèn)”、長安縣“引鎮(zhèn)”、咸寧縣“灞橋鎮(zhèn)”、戶縣“秦渡鎮(zhèn)”。

西安市周至縣,可以說是陜西最古老的縣城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的“仙都樓觀臺”和“趙公明財神廟”就在此地。

而在周至縣曾經(jīng)有四大鎮(zhèn)八小鎮(zhèn),其中終南鎮(zhèn)的名氣最大。其中有一個村落,在清朝時期是關中道最大的村落,那就是豆村。終南鎮(zhèn)的人文景觀也很多,比如終南縣衙、山陜會館、關帝廟、上清太平宮遺址、龍行寺佛塔、北斗七星壇等。

長安區(qū)東部的引鎮(zhèn),人稱千年古鎮(zhèn)萬人集,引鎮(zhèn)可以說是長安東部地區(qū)最大的集市“商業(yè)王國”。在引鎮(zhèn)的集市上,可以買小到針線大到家電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特色美食,比如豬蹄凍肉。

灞橋集市是西北第一集市,具有百年歷史。每周日的灞橋集市總是人山人海,在這里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小攤,還有村民們自己養(yǎng)的雞、羊等。在這里,就算什么都不買也會被逛集市的氛圍所感染。

西安的戶縣,現(xiàn)在已經(jīng)撤縣設區(qū)鄠邑區(qū)。在鄠邑區(qū)有一個古鎮(zhèn)為“秦渡鎮(zhèn)”。說到秦渡鎮(zhèn)可能在西安生活了很多年的人不太清楚,但要說到秦鎮(zhèn),應該大部分人都聽過把,最有名的就是“秦鎮(zhèn)米皮”。秦鎮(zhèn)有很多有名的古村,記錄了很多有名的歷史故事。

不管是哪個鎮(zhèn),都具有其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情。周末可以全家自駕游街鎮(zhèn),找回熟悉的鄉(xiāng)村時光。

3. 戶縣人文歷史介紹

渼陂湖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澇河西畔,是秦漢上林苑、唐代游覽勝地,人文歷史遺跡眾多,杜甫、岑參、蘇軾、程顥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賦詩,有“關中山水最佳處”之美譽。

湖水發(fā)源于終南山谷的渼水匯合了胡公泉、白沙泉諸水北流,經(jīng)錦繡溝后蓄積成湖。

4. 戶縣的來歷

戶縣農(nóng)民畫 中國西安,舉世聞名的古都,她以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明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碑林、還有巍峨的古城墻,無一不在告訴人們一個個神奇而古老的傳說。在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處,有一個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之鄉(xiāng)”的縣城--戶縣,她以其絢麗多彩的農(nóng)民畫藝術(shù)為西安這座古老的都市又涂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戶縣,一個人口只有五十萬的西安市郊縣,現(xiàn)在人們習慣稱她為畫鄉(xiāng),不僅僅是因為戶縣地方風景美麗如畫,更是因為戶縣這個地方幾乎人人都愛畫畫,而且大部分畫畫的都是農(nóng)民,他們不僅僅畫,而且畫出了名堂,農(nóng)民畫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陜西,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國際。

在戶縣,一提起農(nóng)民畫,人們就會想起李鳳蘭、劉志德、雒志儉、還有樊志華、劉知貴和王景龍等。在他們的帶領下,戶縣涌現(xiàn)出了二千多名較專業(yè)的農(nóng)民畫作家,他們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拿著畫筆,勾勒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他們畫土地、畫莊稼,畫他們的豬狗牛羊,還有他們的農(nóng)家小院,他們的生活?。?/p>

農(nóng)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詞。一說到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臉龐、長滿老繭的雙手、不修邊幅的衣著,很難將他們和繪畫藝術(shù)聯(lián)系起來,但是如果誰還那樣想象農(nóng)民畫,還那樣想象戶縣農(nóng)民畫作家,那么您就錯了!只有您親眼看過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戶縣農(nóng)民畫的迷人魅力,真正領略到戶縣農(nóng)民畫作家的風采!

戶縣農(nóng)民畫孕育于傳統(tǒng)的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shù),誕生于5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不斷的提高、創(chuàng)新、升華、成熟,逐步走出戶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農(nóng)民畫鄉(xiāng)之一,被視為中國農(nóng)村文化建設的典型。 1988年,戶縣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之鄉(xiāng)”。

四十余年來,戶縣農(nóng)民畫經(jīng)久不衰,生機勃勃,成果豐碩,累計創(chuàng)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國家級刊物發(fā)表,428件在國內(nèi)各美術(shù)展覽中獲獎,4500多件應邀在48個國家和地區(qū)展出,18700余件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戶縣農(nóng)民畫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走進了國外的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甚至作為禮品饋贈給外國元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戶縣也許是得益于古城西安久遠的歷史文明,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民間藝術(shù)也得天獨厚的受到其滋養(yǎng),并且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一出生就顯得格外富有生命力,這一點在戶縣農(nóng)民畫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戶縣農(nóng)民畫的表現(xiàn)手法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紅大紫的色彩,夸張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題,簡潔明快的風格勾畫出了畫鄉(xiāng)戶縣美麗的田園風光,栩栩如生的農(nóng)家生活,氣氛熱烈的勞動場面和歡天喜地的節(jié)日慶典,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民間藝術(shù)的特點。戶縣的農(nóng)民不是用雙手在畫畫,而是用他們的心靈在畫畫,其構(gòu)圖、色彩、造型、圖案、紋樣可以清楚的看出戶縣農(nóng)民畫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更具有現(xiàn)代藝術(shù)氣息,還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戶縣農(nóng)民畫與優(yōu)美的西部民歌一樣,它抒發(fā)中國農(nóng)民對新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它歌唱著自己日新月異的美麗家鄉(xiāng),它洋溢著三秦農(nóng)民淳樸、善良、和豪邁的感情本色,閃耀著現(xiàn)實的美好與理想追求的絢麗色彩,她所取得的榮耀聲譽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畫鄉(xiāng)人的汗水和心血。

戶縣農(nóng)民畫的出現(xiàn)是一個奇跡,他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成千上萬的人,無可厚非的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國西安戶縣文化史上空前輝煌的一頁。

5. 戶縣歷史人物

雒姓不多見,名人卻不少:

【雒昂】:(生卒年待考),四川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癸未科(公元1524年)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

【雒遵】:(生卒年待考),號涇坡;陜西涇陽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已丑科(公元1566年)進士,官至四川巡撫、尚寶卿。

【雒于仁】:(生卒年待考),雒遵之子,字少涇;陜西涇陽人。著名明朝大臣。 官至大理寺評事,其子雒獻書,舉人。

【雒僉】:(生卒年待考),河北涿州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洪武年間僉都御史,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被明成祖朱棣杖斃殿外。

【雒守一】:(生卒年待考),字光溥;四川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宣德壬子科(公元1433年)舉人,官至學正。

【雒銘】:(生卒年待考),四川三原人。著名明弘治年間進士。

【雒任重】:(生卒年待考),重慶墊江人。著名明萬歷年間進士。

【雒尚裔】:(公元?~1392年待考),山東棗強人。著名明朝大孝子。

【雒宗昂】:(生卒年待考),甘肅靖遠人。著名清咸豐年間大臣。

近現(xiàn)代名人

【雒江生】:(公元1938~今),甘肅秦安人。著名教育家。

【雒鳴鮮】:(公元1948~今),甘肅白銀人。著名基礎美術(shù)教育家。 1980年畢業(yè)于甘肅省張掖師范??茖W校美術(shù)系。是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美術(shù)教研組組長,高級講師,甘肅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

【雒志儉】:(公元1954~今),陜西戶縣人。著名民間藝術(shù)家。 現(xiàn)為中國農(nóng)民書畫研究會創(chuàng)作研究員、陜西省美協(xié)會員,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省農(nóng)民畫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戶縣農(nóng)民畫院院長、戶縣農(nóng)民畫展覽館館長。

【雒樹剛】:(公元1955~今),遼寧沈陽人,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歷任《求是》雜志社政理部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秘書長,副秘書長、理論局局長,2000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秘書長。2008年6月接替吉炳軒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共第17屆中紀委委員。

【雒孝豐】:陜西綏德人,一九三五年一月參加革命,跟隨王震將軍多年。復員后任陜西省公安廳勞動改造局副局長。因長期工作積勞成疾于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八日病故,時年三十八歲。

6. 戶縣文物志

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陜西省戶縣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約五十公里,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約創(chuàng)建于東晉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這里東臨灃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草堂寺內(nèi)松柏參天,翠竹輕拂,亭閣玲瓏,意境幽邃。

西安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西安市戶縣南部東澇河上游,秦嶺梁北側(cè),距西安市74里,距咸陽市75公里,總面積2621公頃有5個景區(qū),105個景點。

西安祖庵碑林

祖庵碑林亦稱祖庵石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約40公里處的戶縣祖庵鎮(zhèn)北?,F(xiàn)存石刻文物80余件,其中碑石55通,絕大多數(shù)為元碑。大多數(shù)為螭首龜?shù)蚍锦谩?/p>

擴展資料

戶縣隸屬于陜西省西安市的戶縣原稱 鄠(hù)縣,1964年簡化為戶縣。戶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南依世界地質(zhì)公園秦嶺終南山,北臨渭水,是蜚聲中外的“中國第一畫鄉(xiāng)”、“中國詩詞之鄉(xiāng)”、“中國鼓舞之鄉(xiāng)”、“鐘馗故里”、財神“劉海故里”和“財神之鄉(xiāng)”。戶縣風景名勝舉目皆是?,F(xiàn)有新石器時代和周代遺址25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較著名的文物古跡有周王季陵、周文王建都的豐京,秦惠文王的貢陽宮,漢陳平墓及婁敬修道處,西晉孝惠皇帝形香院,后秦鳩摩羅什譯經(jīng)的草堂寺元代道教全真派天下祖庭重陽宮,明代化羊廟、公輸堂、大觀樓等。石刻很多,已建成重陽宮碑林和文廟碑林。其中較珍貴的有元代書法家所書《赦藏御服碑》及姚遂法所著之《重陽仙跡記碑》等。新開發(fā)的旅游帶已具雛形;其中高冠旅游區(qū)集觀瀑、戲水于一體,朱雀森林公園、太平森林公園以原始森林為依托,山、水融合,加上亞建高爾夫俱樂部、九華山、阿姑泉牡丹園、清涼山、望仙坪等風景名勝,已初步形成以觀光旅游、風景覽勝、娛樂消閑、避暑療養(yǎng)為特色山水風景游,以草堂寺重陽宮為軸線的宗教文化游,以東韓農(nóng)民畫莊,戶縣農(nóng)民畫展覽館為主的農(nóng)民畫風情游,以渭河示范園為主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游。

7. 戶縣歷史沿革

覺道莊

覺道莊村名的由來說法有有兩個,說法一:覺道莊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老子修性成道,羽化重生的圣地。故取名覺道莊。

下馬廠

明永樂二年,張、倪、佟三姓從山西洪洞縣(就是蘇三起解的那里)遷此立村,并在周圍修筑土城,取名堡子。康熙年間,村南又建一個村名稱同為“堡bǔ子”,為區(qū)別二村,以上下分稱,該村在后,所以得名“堡子下”。清同治10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調(diào)淮軍來此處駐扎,因村北臨養(yǎng)馬場,故取名“下馬廠”。

上馬廠

清康熙7年,邢姓由獻縣邢家屯遷此立村,取名堡子。同治十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調(diào)淮軍來此處駐扎,因村南臨養(yǎng)馬場,故取名“上馬廠”。

打虎莊

據(jù)查,明永樂二年,山西洪洞縣的“周、張、李、沈”四姓來此立村。當時這里野草叢生,渺無人煙。發(fā)現(xiàn)一只病虎,村民圍而擊之,打虎莊從此而得名。

神山廟

明崇禎十五年立村,村北落在南運河的彎道變,泥沙本應該在此處淤積,但卻潛流而走,村民認為是神沙,遂修神沙廟一座。便取名神沙廟,后演變?yōu)樯裆綇R。

擺渡口

據(jù)查明永樂年間浮沱河從村中通過,經(jīng)鮑家嘴流入南運河。村民張三再此擺渡,取名為“擺渡口”

大鵓鴿留

據(jù)調(diào)查,明朝崇禎年間這里是個大高臺,一群鵓鴿鳥落下被收留喂養(yǎng),因此取名“大鵓鴿留”

陳缺屯

陳缺屯村名來歷說法有兩個,說法一:明永樂年間,立村時發(fā)現(xiàn)“紅禪寺”棟梁上刻有“陳缺屯”三個字,遂取名陳缺屯。說法二:宋末元初這里有陳氏兄弟武藝高超,愛打抱不平,神獸鄉(xiāng)民尊敬。后被人陷害,村民為紀念兄弟,建紅禪寺。

大、小盤古

相傳大禹治水開鑿徒駭河,發(fā)現(xiàn)盤古墓,遂建盤古殿、修盤古墓。留100人守盤古殿后形成村落,稱為大盤古。留100人守盤古墓后形成村落,稱小盤古。

烏牛莊

清朝末年,付、李氏在此立村,以相傳“老君爺路過此地時拴過一頭黑?!比∶麨跖Gf。

豐臺堡

據(jù)查明永樂年間,趙姓來此立村,村西有一土臺子。據(jù)縣志記載:每逢大年三十午夜,老人們登臺觀看天色,看來年是否豐收,遂取名“豐臺堡”

王福莊

明朝永樂元年,王福、王祥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縣來此立村,因兄弟不和,王祥搬到今黃驊縣居住,以人命取名為王福莊。

雙塔劉世印屯

明永樂二年,大名都指揮使(正二品)劉世印奉旨來此屯兵,因戰(zhàn)功卓著封為鎮(zhèn)南將軍,守衛(wèi)京畿南大門,駐扎瀛海(靜海),奉旨就地建村。明成祖欽定人名為村名劉世印屯,因修建兩座磚塔層更名“雙塔劉屯”解放后稱劉世印屯

代官屯

明永樂十年建村,原名“代管屯”。最初是代為劉世印屯管理西部土地的場所。當時與劉世印同來的文官馬云逸(二品官)。朝廷規(guī)定凡二品武官可占三鞭地(三次鞭打快馬所跑長度),文官可占三箭地,馬云逸不會射箭,托劉世印代射,馬家的地就臨近劉家占地西側(cè)。不就馬云逸遷出,土地招佃出租,該場所逐漸形成村落,遂改名“代官屯”

東、西王營

明建文二年,王氏在此立村。燕王掃北的時候在此屯兵修建十二連營,該村北是連營中部的一個營,取名東王營。劉氏在連營西面立村,取名西王營。

塔寺莊

元朝魏、姚、王、韓四姓立村,該村東有一座塔,村西有座臥佛寺,因是四姓立村,所以取名魏姚王韓四塔寺莊。后簡稱為塔寺莊

東、西艾辛莊

相傳宋朝名將 楊六郎大戰(zhàn)王懷女的故事發(fā)生在此地,王氏把楊六郎打下馬來逼其成婚問:“愛不愛奴?”后人們立村時便取名“愛奴莊”,后演變?yōu)榘燎f。又因為是兩個自然村,東面的為東艾辛莊,西面為西艾辛莊。

前、后牛圈頭

明朝永樂年間周氏兄弟由山西洪洞縣遷至青縣城里,后又遷此占產(chǎn)立村。因相傳宋朝名將楊六郎層在此擺牤牛陣,打敗敵軍后圈過牛群。立村的時候取名牛圈頭。又因為牛圈頭分立兩村,前面的取名前牛圈頭,后面的取名后牛圈頭。

曹寺

明朝初期,張王等姓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因附近有一寺廟,為曹姓資助一僧人建造,立村時候取名曹家寺,后慣稱曹寺。

木門店

漢太祖五年,青縣設參戶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因封核減獻王劉德之子劉免為參戶侯,改參戶縣委參戶侯國。木門,因稱重古有大樹而得名,丞相張商英“請開木門口,泄徒駭河東流”。明永樂年間史稱木門店至今。

東空城

據(jù)記載:宋朝的時候曾經(jīng)在這里修筑過一座軍糧城,竣工后多年不用被稱為空城。明朝永樂二年,曹氏由山西奉詔來這里占產(chǎn)立村,村子位于空城以東,取名東空城。

十王堂

明永樂年間,一次發(fā)大水后,王姓發(fā)現(xiàn)這倆有一無頭石像,并為此修廟一座,立村的時候取名為石王廟。后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此地,將“廟”改為“堂”,后來沿革成十王堂。

張二莊

明成化二十三年,興濟張氏選為太子妃,當年弘治皇帝繼位,冊立為孝宗孝廉皇后。相傳當年張氏入選進京的時候,路過此地扎過耳朵眼。立村時,根據(jù)此傳說取名“扎耳莊”,后來改名“張兒莊”,又改為張二莊。

升官屯

清朝道光年間,王氏從李振基屯遷到這里立村,因為距離李振基一里地,故稱一里屯。民國十年軍閥部隊層在此處駐扎,由師長曹瑛更名為“升官屯”。

線莊

線莊村名的來歷有兩個說法,說法一:該村為仙人所劃,取名仙人村。俗稱“線莊”。說法二:明朝有一太監(jiān)在皇宮被人誣告“貪財受賄,仿蓋宮殿”。欽差調(diào)查,其母親仍然依靠紡線度日。以志紀念。取名線莊。

大孝子墓

明朝初期,宣氏、于氏立村。村中一人守靈三年,特別孝順。這人死了后,村里人為了紀念他的孝順,將村名改為孝子墓,后來村子逐漸擴大。更名為大孝子墓。

小孝子墓

清朝順治年間,戴氏第十氏祖戴一心在這里設學堂教學,死后他的笛子為他設祭守靈,效仿大孝子墓,取名學孝子墓。慣稱小孝子墓。

二十里屯、八里堂、八里莊

這三個村名來歷暫時沒有查到,但是找到個類似的。北京有個著名的酒吧一條街“三里屯”,這里因距內(nèi)城3里地而得名。

8. 戶縣歷史文化

【西安文化】西安歷史文化 西安傳統(tǒng)文化 西安旅游去哪里好?西安旅游有哪些景點值得一去?西安擁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景點有豐鎬都城、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等,那么西安除了這些旅游景點之外還有哪些景點呢?下面本文就為大家整理了西安市旅游景點大全,告訴你去西安旅游有哪些旅游景點值得一去,西安好玩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西安生活文化

方言文化>>

陜西方言由關中話、陜北話、陜南話三部分構(gòu)成。狹義的陜西話僅指關中話,關中方言分為陜西西府方言(寶雞、咸陽西部)和東府方言(西安、咸陽大部、渭南、銅川)。陜西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地區(qū),其方言也是各具特色?!疚靼卜窖浴?/p>

節(jié)日文化>>

西安有什么特色的節(jié)日活動?西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活動有哪些?中國民族眾多,為此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也都各有特色,除了傳統(tǒng)的四個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之外各個民族地區(qū)都有其它不同的節(jié)日,并且對相同的節(jié)日其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那么西安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有哪些特色大大型節(jié)慶活動呢?【西安節(jié)日】

嫁娶文化>>

你知道歷史文化深厚的西安在結(jié)婚上有什么習俗么?你知道知道西安結(jié)婚的特色嗎?在西安結(jié)婚要準備什么聘禮呢?在西安有著這個一個風俗,男方必須送女方四樣禮,這分別包括“心頭肉”、“蓮菜”、“煙”和“酒”,這是結(jié)婚過程不可缺少的。那么西安還有哪些結(jié)婚習俗呢?【西安嫁娶文化】

飲食文化>>

一提到西安,古老、歷史、故事、傳統(tǒng)等等這些詞總是會映入腦海。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眾多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蕎面饸饹、葫蘆頭、烤肉、粉湯羊血等等,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shù)漠數(shù)孛??!疚靼诧嬍澄幕?/p>

西安禁忌>>

西安有什么生活習俗?西安生活禁忌有哪些?西安民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禁忌,如借鄰家的藥鍋使用后,不能主動還給人家,以忌諱把病帶給藥鍋的主人。縫補衣服或釘紐扣時要脫下衣服,不能穿在身上縫釘,俗信若穿在身上縫補衣扣則會被人誤認為是小偷。那么在西安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還有哪些生活習俗呢?【西安禁忌】

西安特色文化

半坡遺址文化>>

半坡文化,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nóng)耕文化的典型代表。1952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西安市半坡村,從陶器上發(fā)現(xiàn)二十二種符號,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那么半坡文化屬于什么社會?半坡文化有哪些遺址呢?【半坡文化】

戶縣農(nóng)民畫>>

戶縣農(nóng)民畫源于民間,在陜西關中地區(qū)的剪紙、壁畫、年畫、刺繡等漢族民間藝術(shù)基礎上衍變,以樸實的繪畫語言,詳盡而生動地記錄了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壯觀場面、熱烈活潑的節(jié)慶場景和絢麗多彩的漢族民風民俗?!緫艨h農(nóng)民畫文化】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是千余年來流傳在陜西省藍田縣普化鎮(zhèn)一帶專門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在水陸道場等大型佛事活動中,吹鼓樂助興營造氣氛,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這一形式由僧人和民間樂手傳承至今?!舅{田普化水會音樂文化】

北張村傳統(tǒng)造紙技藝>>

北張村傳統(tǒng)造紙是陜西省西安北張村的地方傳統(tǒng)手工技藝。相傳東漢時,蔡倫因他人之錯受牽連,朝廷要抓他去京都接受審判,蔡倫不愿忍受屈辱,在他的造紙發(fā)明地和封地龍亭縣服毒自盡。蔡倫家族中人也受到連累四處逃命藏匿,其中一部分人逃至安康,經(jīng)子午道越秦嶺,向北走出秦嶺山口時將當時最先進的植物纖維造紙技術(shù)傳授給北張村一帶?!颈睆埓鍌鹘y(tǒng)造紙文化】

西安曲藝文化

秦腔>>

秦腔,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區(qū)是陜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與鳳翔),成熟于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于中國西北的陜西、青海、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fā)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厩厍晃幕?/p>

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也稱長安古樂、西安古樂、西安樂古。是千百年來流傳在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qū)的漢族民間大型鼓樂,起源于隋唐,歷經(jīng)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著相當完整的曲目、譜式、結(jié)構(gòu)、樂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疚靼补臉肺幕?/p>

眉戶曲子戲>>

眉戶(郿鄠)是陜西省漢族地方劇種之一,也稱為“陜西曲子”,唱眉戶也稱為“念曲子”。相傳因起源于太白山麓的眉縣和戶縣一帶而得名,眉戶歷來以廣大勞苦大眾的生活、勞作、愛情、婚嫁、殯喪等方方面面的言情為基調(diào),以豐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尋常人家的喜怒哀樂,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愛好。【眉戶曲子戲文化】

周至道情>>

道情,是道教宣傳教理教義為道教服務的一種民間演唱曲藝。最初宣揚道家的修身養(yǎng)性,改惡從善為宗旨,也是道家所說的“點化”。周至道情的特點是:細致、婉轉(zhuǎn)、悅耳、動聽、熱鬧、紅火,其中“波”(集體接音)是其它劇中少有的,使演唱更加生動活潑。【周至道情文化】

西安建筑文化

西安建筑特點>>

西安傳統(tǒng)居民建筑有哪些建筑特點?西安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城。在古城形成之前,這里是傳說里的大穆之野,四野蒼茫,猿聲嘯嘯,最早的居民巢居在高枝上,史稱有巢氏?!坝谐彩稀焙汀坝醒ㄊ稀睉撌俏靼沧钤绲木用?,他們不論巢居還是穴居的形式,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西安人的居住居所觀念,那么西安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有哪些呢?【建筑文化】

西安宗教文化

西安廟宇/廟會>>

西安宗教由于其幾千年來在中國文化發(fā)展上的重要地位,歷經(jīng)周、秦、漢、唐等朝代建都于此興亡盛衰,陜西地區(qū)的宗教播遷、衍變可謂源遠流長。其中的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大興善寺、青龍寺、興教寺、法門寺等宗教人文景觀,以其等級高、歷史悠久,在中國宗教史上,甚至在世界宗教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緩R宇/廟會文化】

9. 戶縣人文歷史簡介

陜西年俗源遠流長,影響廣泛,種類繁多。春節(jié)前后,買年貨,貼春聯(lián)、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1.秦腔、秧歌、民間鑼鼓、皮影、泥塑等聞名國內(nèi)外。它們與陜西久遠的歷史人文組成了陜西旅游獨具魅力的特色。

2、秦腔又稱“亂彈”,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劇種,對京劇、豫劇、晉劇等影響頗大,唱腔高亢激昂,粗獷豪放。

3、碗碗腔流行于魏北大荔縣、合陽縣一帶。音樂優(yōu)美,唱腔細膩,多用來演唱愛情之類的“文戲”。伴奏樂器以碗碗、月琴為主。

4、眉戶流行于眉縣、戶縣一帶,唱腔委婉細膩、優(yōu)美動聽,深受群眾喜愛。

5、皮影又稱“燈影子”,系用上好驢皮或牛皮精心雕刻生動人物,動物等側(cè)影由人操作并配音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在關中地區(qū)很為流行。

6、陜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shù)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全國各地不同風格和特色的剪紙一藝術(shù)中,古老而純樸的陜西剪紙以它特有的魅力,為人們所喜愛。

10. 戶縣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概述

陜西省的劇種非常之多,幾乎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劇種。

說起陜西比較有名的劇種,當屬秦腔。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按種類分的話還有碗碗腔、眉戶、阿宮腔、商洛花鼓、陜南漢調(diào)桄桄、陜南道情、湄鄂劇等等。

秦腔

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于西周時期的西府地區(qū)。成熟于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于我國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fā)音。

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200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秦腔所演的劇目有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

比較出名的是的曲目有《春秋筆》、《八義圖》、《紫霞宮》、《和氏璧》、《惠鳳扇》、《玉虎墜》、《麟骨床》、《鴛鴦被》、《射九陽》、《哭長城》等等。以中華神話和歷史為題材融入到秦腔中,千百年來深受當?shù)厝嗣竦南矏邸?/p>

眉戶  

陜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調(diào)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shù)魅力而得名。它的貢調(diào)主要由小曲小調(diào)所組成,俗稱“曲子戲”,文人慣稱為“清曲”。

現(xiàn)代眉戶在關中分東西兩路。東路眉戶盛行于華陰市和華縣,民間流傳有“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戶天下傳”的說法。西路的眉戶最早盛行于眉縣、戶縣,并以“眉戶”得名。

碗碗腔

碗碗腔,是陜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小銅碗主奏擊節(jié)和皮影燈而得名;后者因主奏樂器阮咸而得名;板腔體結(jié)構(gòu),唱詞通俗典雅,音樂悠揚輕盈,音律細膩聲韻嚴謹。

該劇種起源于陜西省華山北麓的華陰、華縣一帶,清初時就已經(jīng)形成并且成熟完善,歷史劇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戲形式演出流行于民間。

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民間通稱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陜西省商洛地區(qū),屬于民間地方戲曲,是中國陜西商洛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間藝術(shù)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語言為主,故稱“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藝術(shù)形式豐富多樣,音樂曲調(diào)流暢優(yōu)美,傳承歷史久遠,在戲曲音樂發(fā)展演變歷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陜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現(xiàn)代秦腔誕生之根基所在。形成于陜西省關中東部以大荔縣(舊同州府治)為中心的十數(shù)縣,在明朝嘉靖年間基本形成,因伴奏樂器中采用棗木梆子擊節(jié),發(fā)“桄、桄”聲,故稱“桄桄亂彈”或“梆子”。后為區(qū)別于其他梆子劇種,始稱“同州梆子”。

一般認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對于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亂彈)形成以后,它被稱為“東路秦腔”,外省稱“西秦腔”、“西調(diào)”、“陜西梆子”、“山陜梆子”等。

當然以上幾種還不足以體現(xiàn)出陜西豐富的戲曲文化,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閱讀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