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久久怡红院国产精品,欧美色综合图区

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習俗

詳細介紹下潮州人的風俗習慣、文化及風土人情?

2021年08月24日 05:07:23170

潮汕風俗文化  潮汕,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雖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卻自嘲為“省尾國角”。潮汕地區(qū)一直是廣東僅次于南番順的第二文風鼎盛地區(qū)。潮汕風俗,是潮汕文化的一個內(nèi)容。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對于好的習俗便繼承下來,對于不好的陋俗就丟棄了?!   ∞r(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稞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fā)“壓歲錢”。是晚農(nóng)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r(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 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裳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lián)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  貼門神、春聯(lián)。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lián)。每當除夕將至,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lián),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送壓歲錢。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吃團年飯。除夕將至,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 ∮斏?,放鞭飽。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于夜時分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匯報工作”去了。  拜年,送“大吉”。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窠痈?。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四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xù)監(jiān)督人們,于是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 〈汗?jié)間的娛樂活動很多,如游神、游鑼鼓、標旗和猜謎等?!   ⌒麓涸捇舸汗?jié)過后元宵節(jié)就來了,元宵古代稱元夜,“夜”在古語中就是 “宵”。元宵是潮汕新年的第一個節(jié)日,俗稱“喜節(jié)”、“燈節(jié)”。 始于西漢,漢武帝每逢正月便在宮中張燈結彩,以示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了唐朝唐玄宗改一夜為三夜。蘇味道有“正月 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噴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平璋規(guī)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這十夜是我國最長的元宵燈節(jié)。  潮汕各縣市每逢新春佳節(jié)也分別舉辦花燈展,其中潮州,澄海、普寧、揭西等在近年來就舉辦過大型燈展。廣東首屆民間藝術聯(lián)歡節(jié)的盛會上,潮汕壯舉的花燈也受到中外人士的歡迎?! 〗陙?,潮汕花燈展,吸引了海外回國的鄉(xiāng)親和港、澳、臺同胞,同故鄉(xiāng)親人觀賞花燈,歡度新春佳節(jié),還受到有關報刊和電視臺、電臺的重視。這一盞盞精致的花燈,上下爭妍,水天煥新,令人留連忘返,撩人情懷?! ≡?jié)插榕。在潮州的一些地區(qū),特別是饒平縣的農(nóng)村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要插上榕樹葉、竹筅、“毛車”、“杜必”之類的植物,以保平安。相傳唐朝時候義軍首領黃巢異常勇猛,刀劍一出鞘,劍影所及便頭斷人倒,人們聞之驚恐萬分。一次,聽說黃巢來了,村民紛紛出走。一個婦人背著一個孤兒,兩手攜著兩個小兒子,跟著大家一起逃命。路上,迎面正遇上一位彪悍大漢,原來這位大漢就是黃巢的部下。他細觀那婦人,知道是個善良之人。便對她說:“黃巢是個好人。帶孩子們回去到了完宵節(jié),取上榕樹葉插于門楣上,自然會保平安的?!眿D人回家后便照著辦了。果然那年平安無事,以后這事便傳開去。此后,每年的元宵佳節(jié),婦人們和孩子們都很早地采來了榕葉、竹筅、“毛車”、“杜必”之類的植物插于門楣兩邊,說是“插榕健過龍”、“插竹筅養(yǎng)肥雞”、“插毛車飼大豬”、“插杜必谷倉相疊”。有些婦女還特意把兩片榕葉插在頭上,孩子們則取一片夾在耳朵邊。所有這些均表示人們向往吉祥之意?!   ∏迕魇俏覈墓?jié)候之一,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按農(nóng)歷計就沒定月沒定日,但都在二月或三月;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歷計則為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潮汕人過清明節(jié),和全國各地的風俗活動有所異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食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凡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薄餅分皮、餡兩部分,皮是用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鑊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紙。餡分咸、甜兩種,由蛋、肉、肝類、臘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餡的稱咸餡;用糖和麥芽糖經(jīng)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的為甜餡。食時用薄餅皮卷成賀筒狀就食。潮汕人清明食薄餅是從古代的寒食節(jié)習俗沿變來的。清明日食薄餅,既有紀念寒食古俗的含義,也享用了一頓別具風味的美餐?! ≌魳阕扬?。潮汕有種樹叫相籽樹(又叫樸丁樹,屬榆科),葉橢賀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傳說先人在饑荒年,采此樹葉充饑度荒。清明時節(jié),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樸籽樹葉滿叢嫩綠。后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jié)采此樹葉,和米舂搗成粉,發(fā)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樸籽稞,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稞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jù)說吃了可解積熱,除疾病?! 吣埂G迕鞴?jié)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稱“掛紙”,為與冬至掃墓有別也叫“掛春紙”。人們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掛紙條,舉行祭禮。不少僑胞,也都有清明回鄉(xiāng)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  郊游踏青。清明期間,春臨大地,桃紅柳綠,鶯飛草長,人們?nèi)宄扇旱揭巴馊ビ瓮嫣で?。這種風俗,很早便相沿下來,因而清明節(jié)又有踏青節(jié)之稱,潮汕人同樣也有清明日郊游踏青的活動?! ∮械牡胤竭€有斗雞,踢球、踢鍵子、蕩秋千、放風箏等項目,十分逗人?!   r至今日,端午節(jié)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  插艾掛蒲。人認為五月是“惡月”,多瘴氣毒氣,在門上插艾草、菖蒲是為了驅除邪氣。人們認為把菖蒲掛在門楣上像一把鋒利的寶劍,鬼就不敢登門騷擾了。又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于門戶上以禳毒氣?!钡彼捉褚焉儆冒荨⑤牌?,而代之以“紅花(石榴花)”、“菝草”,同樣有驅邪避穢之用意。  賽龍奪錦。龍舟,顧名思義,就是像龍形的船。每年四月初一,就開始舉行“龍舟出龕”儀式。因為每年賽舟后,這些龍舟總要架在各族的祠堂里,現(xiàn)在應該把龍舟請下來修葺油漆,然后下水開始練習。于是這一個月內(nèi),鼓聲咚咚,處處可聞。船頭像高高昂起的龍頭,船舷和船腹分別涂上不同顏色。如果是新船,那么還必須舉行祭龍頭的儀式。過去,潮汕人賽龍舟還要舉行開賽儀式:分別把龍舟劃到媽祖廟前祭拜“龍尾爺”。龍首朝廟門,劃進劃退參拜三次,謂“三參燈”,祈求神靈保佑旗開得勝。比賽時,各龍舟如同長跑的運動員,在起點緊張待發(fā),當發(fā)號槍一響,龍舟上的司鼓聞聲起鼓,健兒揮臂劃槳,那龍舟就如同離弦之箭,在水面疾飛。圍觀的人為自己的隊員吶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里,為隊員潑水,使其精神抖擻。  吃粽子。粽子,潮汕地區(qū)叫“粽球”。潮人嗜吃粽子,不但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之俗,無論冬夏,四時皆有吃粽子的興趣。因而小吃店、點心店里經(jīng)常可以看到有粽子賣。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它當然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了。吃粽子的習俗,漢時已有,不過那時是用竹筒裝米煮成的“筒粽”。到魏晉時,才有形似現(xiàn)在的粽子,那時叫“角黍”。粽子只不過是當時一種夏令食品而已,不一定是端午節(jié)才吃。《荊楚歲時記》便云:“夏至節(jié)日,食粽?!痹嗯c屈原無關?!   ≌鲁跗撸鄙侨擞谐浴捌邩痈绷曀?。這風俗源遠流長,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的悠久歷史。西漢東方朔的《占書》上載:“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所以正月初七也稱為“人日”。而且《占書》還說:正月初一晴,雞則繁育,陰雨則雞不繁。二日的天氣好壞兆狗,三日兆豬……以此類推,至正月初七,如果天晴,則表示人丁興旺?!   髡f,從七月初鬼門關開門,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游蕩。于是,人們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除祭祀先人外,還要大規(guī)模賑濟孤魂野鬼。據(jù)《乾淳歲時記》載:“七月十五日,道教謂之“中元節(jié)”,各有齋蘸等會。僧寺則以此日作盂蘭盆齋,而人家也于此日祀先?!背鄙歉鬣l(xiāng)村在這一天,往往于村頭巷口搭起高棚,設起普渡壇。普渡壇中央懸掛著“盂蘭盆會”的橫幅或三官大帝像。在壇前方擺上下兩層桌子:上桌放一個斗燈,下桌放神像、香爐之類。斗燈內(nèi)放白米、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以示避邪。壇前放一排長桌,供民眾擺牲禮用。差不多到中午時刻、家家戶戶都挑起三牲、面馃、水果等來祭祀,法師高坐祭壇之上,搖鈴誦經(jīng)。當誦完一遍后,便將座邊的面馃、大米撒向四方。這樣反復做幾次,這種儀式稱為“放焰口”。法師誦經(jīng)是使他們的喉嚨擴大,能咽得下食物。在法師撤面、米時,圍觀的人必一哄而搶。據(jù)說, 搶到這些東西意味著有福氣、財氣,特別是那幾個重達一斤多的面馃,更被認為是大財氣而成了搶的對象。過去,人們生活貧困,這些搶到的東西往往被人們帶回家當口糧?,F(xiàn)在口糧富足,人們便帶回家去喂豬。據(jù)說,用這些東西喂豬,能使豬日大千斤夜大八百。潮汕俗語說:“放掉面桃去搶餅,面桃無了餅也無。”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當法師撒下餅時,搶到面桃的往往放下面桃去爭奪餅,結果面桃被人撿走,餅也搶不到,兩頭落空,過去,也有在高高的施孤棚上放一些祭品,祭完讓人去搶。于是,這些東西成了生活貧困者的搶奪目標。當鞭炮聲響,他們往往奮不顧身,而身體贏弱者往往只能望著施孤棚干著急。小規(guī)模的普渡則是在午后。午后,人們抬凳搬桌,放在家門口,然后將祭品放在上面。祭品上遍插香火,并且 將香火插滿溝邊路旁,意思是遍濟四方的意思。這些香火是祭祀“孤爺”(孤魂餓鬼的美稱)的,不允許小孩亂動。因此,大人往往嚇唬小孩說:“若是偷拔香火,半夜要尿床的?!钡傆姓{皮的小孩將大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大把大把地將香火拔走,用來編東西玩?!   ∞r(nóng)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因此日恰是三秋之半,故而我中秋。在潮汕,有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  芋頭祭祖先。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卑嗽轮星?,天高月朗,銀河燦爛。銀河,潮汕人稱為河溪,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nóng)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jù)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而成風,至今猶存?! “菰?。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她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這一季節(jié),潮汕水果應市品種甚多,有柚子、香蕉、楊桃、柿、梨、菠蘿等等。民間還廣泛流傳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當時元朝統(tǒng) 治者規(guī)定每家都要住上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yǎng),監(jiān)視漢人的行動,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恨極了,便趁著八月十五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動手殺韃子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使當晚舉事成功。 后人就把這一天,當作反抗民族壓迫的紀念日。  燒塔。中秋夜燒塔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jù)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雷?。重陽節(jié)習俗。潮俗在重陽節(jié)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較清貧者,他們無力在每個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這一天做個總的祭拜,求得祖宗諒解?! 〉歉摺kS著歲月流逝,重陽登高習俗中的迷信觀念日益淡漠,而登高習俗被賦上新氣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節(jié),天高氣爽,云淡山青,金桂飄香。當此之時,邀請親朋好友,欣然結伴出游,登高環(huán)望,極目天舒。那漫山紅葉,金黃果實,各種風光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棚L箏。潮俗說:“九月九,風箏仔,滿街走?!闭f的是潮汕人在這一天的一項特殊習俗:放風箏。潮汕地區(qū)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動。金秋季節(jié),秋風送爽,藍天下飄著一只只造形別致的風箏,使人覺得生活充滿生機,全然沒有北方秋天的蕭瑟景象。潮汕地區(qū)的風箏不似濰坊風箏有名,但放風箏之俗較為普遍。風箏多是小號的,削竹篾為架,糊上各種質量的白紙,再在自紙上畫上各種圖案?! ∈场熬呕数S”潮汕重陽節(jié)保持中國傳統(tǒng)的風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賞,飲酒賦詩,老百姓翻曬衣物書籍、椅柜頗有古意。潮安、澄海且有一處結緣風習,即炸油麻丸分送親友。丸與緣同音(粵語讀音),意在結緣。另舊時潮州戲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齋,稱食九皇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員穿白衫褲,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體敬拜(連同玄武山佛祖和戲神田元帥一起拜)。民間也有拜九皇者。但在泰國潮籍華僑裔食九皇齋卻很隆重,自初一至初九或初十,普遍有食九皇齋,祀拜皇神之俗。他們所祀的九皇神,與中國神書上所說的北斗辰宿不同,也與潮汕本土民間傳說的人皇九個頭,有九個兄弟,分管九州的九皇神不同。他們拜的九皇神,傳說原是九個賊,后被觀音大士收服,改邪為正,大慈大悲,做了許多善事,成為佛門的大弟子,而受人們的崇拜,構成了有異于本土的潮汕華僑民俗的一部分?!   《粒粌H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qū)民間一個大節(jié)日,有“小過年”之俗稱。 潮汕各市縣冬至之習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墳掃墓等習俗?! 〖腊葑嫦龋鄙敲耖g,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但沿海地區(qū)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吃甜丸:此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qū),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梁、米缸等處。然而,這個“到處貼甜丸”的陋俗畢竟行不久,它不僅不衛(wèi)生,而且有損美觀和十分浪費,也就自然消亡了。而這個“吃甜九”的習俗則一直流傳至今。潮汕還有“吃了冬節(jié)圓多一歲”的俗諺?! ∩蠅瀿吣梗哼@是冬至另一項活動。按潮汕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后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jié),經(jīng)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于上山野餐。冬至這個“上墳掃墓”是紀念先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吃甜丸”是預示來年又獲豐收的習俗,自然就沿襲下來。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