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久久怡红院国产精品,欧美色综合图区

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人文

傣族的風俗習慣和服裝

2021年06月30日 15:24:44110

傣族的風俗習慣:我國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縣。居住山間平原地區(qū),屬亞熱帶氣候。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傣族人口數(shù)為1158989。使用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盡相同。20世紀50年代進行了文字改革。
  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傣那”、“傣繃”等。漢晉時稱之為“滇越”、“撣”、“擅”、“僚”或“鳩僚”。唐宋時稱“金齒”、“黑齒”、“茫蠻”、“白衣”等。元朝時“白衣”又寫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稱之為“擺夷”。解放后,根據(jù)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名為傣族。
  風俗習慣: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nèi)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nèi)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nóng)民實行父權(quán)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未婚青年在節(jié)日里或盛會場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很盛行。流行召贅上門的習俗。通行土葬,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日常食俗
傣家宴席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xiàn)吃現(xiàn)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變酸,然后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nèi)。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jù)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里巖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后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后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后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diào)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chǎn)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涼菜拼盤。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jié)日與佛教活動有關(guān)。浴佛節(jié)(潑水節(jié))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較重要的節(jié)日還有入夏節(jié)(傣歷9月15日)、出夏節(jié)(傣歷12月15日),均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節(jié)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內(nèi)容與活動大體與當?shù)貪h族一樣,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干巴、腌蛋、干黃鱔等。
節(jié)慶食俗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伙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xiāng)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禮物。
“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的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里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再如“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俺孕【啤敝v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婚禮之日雙方家里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檠鐣r,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純潔,然后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于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后自然脫落,象征愛情像鐵一樣堅實。元江大平鄉(xiāng)新娘過門后要與新郎端坐在長凳上,吃四個雞蛋拌的糯米飯,并喝兩杯酒;元江江邊的傣族新娘過門,由男方分給每個送親者肉4片、排骨4根、丸子4個、酥肉4塊,然后方可吃正餐。
祭祀食俗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稱“去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后為謝恩,要集體殺?;蜇i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nèi),待念完祭詞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
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著剽牛和魚食牛皮的風俗。西雙版一次部落神,祭品有的須是黑牛、白豬。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nóng)歷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在傣族民間,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qū),在炊事上仍然有一些禁忌,如:燒柴要先從根部燒起;不得從火塘上跨過;不能隨便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等等。
酸肉
傣族傳統(tǒng)風味菜肴,用牛肉經(jīng)過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點是酸香味濃,可幫助消化。制法是將新鮮的黃牛肉用淘米水洗凈,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鮮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瓦罐,淋入白酒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漬一個月即成。將腌好的黃牛肉切成絲,與青蒜苗炒熟。
火燒魚
傣族傳統(tǒng)家常風味菜,特點是軟嫩鮮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將鮮魚去鰓和內(nèi)臟,洗凈,將蔥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葉末、芫荽末、野花椒葉末、薄荷、茴香葉末、香茅草葉末、草果粉、味精、鹽、料酒拌制成餡,裝入魚腹,頭尾折攏,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葉,埋入木柴燒后的炭或熱灰中燒熟,取出去掉芭蕉葉和香茅草,裝盤即成。
腌牛頭
傣族傳統(tǒng)家常風味菜。其制法是將牛頭、牛腳去毛、去蹄殼,砍成塊煮爛,去骨,切成肉條,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時,取出改用冷水洗凈,再將野花椒葉、紅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內(nèi),加鹽、白酒拌勻入味,裝入瓦罐壓實,蓋上蓋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時可蒸、可炒,是佐酒涼菜,脆嫩酸香、麻辣清涼。
酸角
冬春兩季,天高云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shù)厝藗兲貏e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干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酸角又稱酸豆、羅望子、羅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甜目坎、通血圖,為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歡炎熱氣候,在年均氣溫18oC—24o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qū)都能正常生長。
蟲類食品
傣族地區(qū)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制作各種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gòu)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jīng)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捕蟬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水浸濕,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里,回去后入鍋焙干制醬。蟬醬有清熱解毒,去痛化腫的醫(yī)療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螞蟻蛋,經(jīng)常食用的是一種筑巢于樹上的黃螞蟻,取螞蟻蛋時,先將螞蟻驅(qū)走,然后取蛋,螞蟻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綠豆,有的小如米粒,潔白晶亮,洗凈曬干,與雞蛋一起炒食,其味鮮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時制醬,熟食時用雞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筍、沖天椒,輔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風味十足。
特色飲品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shù)不高,是自家釀制的,味香甜。茶是當?shù)靥禺a(chǎn),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由于長期嚼食唇齒皆黑,口液如血,人以為美。燒陶業(yè)較發(fā)達,大部分飲餐用具多由婦女燒制。

女性服飾

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tài)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于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nèi)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領(lǐng)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嫩粉、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tǒng)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tǒng)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輕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男性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lǐng)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禮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diào)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nèi)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征著五谷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xiàn)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歡赤腳穿拖鞋。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