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又稱“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時間是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女子最重視的一個節(jié)日。乞巧節(jié)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xí)之”的記載,這是古代文獻最早的關(guān)于乞巧的記載。乞巧節(jié)來源于牛郎織女的故事:織女是天帝之女,后下凡與牛郎結(jié)婚,生下一男一女。后王母娘娘派人抓走織女,并在兩人之間劃了一道天河,只允許兩人每年七月七在鵲橋相會一次。傳說織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仙女,所以每逢七月七,凡間女子就會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并求她賜給美滿姻緣,這就是乞巧節(jié)的由來。傳說在七夕的夜晚,人們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在瓜果架下還能偷聽到兩人的情話。它與孟姜女傳、白蛇傳、梁祝并稱中國四大傳說。
江南七夕送五彩繩的來歷、習(xí)俗?
江南一帶,七夕這天要送五彩繩。因為喜鵲在天上搭橋,需要大量的繩子。於是,姑娘們把端午節(jié)時帶在孩子身上的五彩繩解下來,扔到屋頂上,好讓喜鵲銜上天去搭橋。
這是為什么呢?民間還有少女七夕"乞巧"的習(xí)俗?
??
唐朝王建有詩云:"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說的就是七夕節(jié)里,少女們乞巧的情形。事實上,有關(guān)七夕乞巧之事,早在漢代便有文獻記載。
相傳,王母娘娘的小外孫女織女隨眾姐姐下凡游玩的時候,愛上了放牛娃牛郎。從小與哥哥相依為命的牛郎在人間吃盡了苦頭,遇到美麗善良的織女,自然珍惜得不得了。
??牛郎有一頭神奇的老黃牛。在它的幫助下,兩人背著天庭偷偷地結(jié)了婚,生下一兒一女,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牛郎勤勞肯干,織女心靈手巧,倆人日子過得溫馨甜蜜。但時隔不久,王母娘娘便知道了這件事。神仙與凡人私會已是違反天條的大罪,更何況還有了孩子。
??盛怒下的王母娘娘將織女帶回了天庭,從此不許牛郎織女見面。
牛郎終日思妻日漸消瘦,老黃牛見了,心痛不已。它對牛郎說:"等我死后,你披著我的皮到天庭找織女,這是我能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牛郎聽了,潸然淚下。老黃牛死后,牛郎披著牛皮,帶著孩子便上天來尋織女。
??
??王母娘娘見了,惱羞成怒,拔下玉簪劃了條銀河,把牛郎織女隔在銀河兩岸??椗姞?,極為悲傷,整日茶飯不思,隔河眺望丈夫和兒女;這邊的牛郎也領(lǐng)著孩子,向河對岸曰夜遙望。王母娘娘看在眼里,心有不忍,最終做出讓步,準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七相見一次。于是民間便有了七夕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